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百度搜索“大变脸”背后的产品逻辑

日期:2014-09-18  浏览次数:495

分享到:

 

 

百度搜索是一个有超过六亿用户频繁使用的互联网产品,由于用户基数如此之大,一举一动牵涉多多,一般来说百度在产品变革上是相当谨慎的,尤其是对用户能够直接感知的那部分产品变革。

但是,更近百度却在搜索产品上频频有大动作,先是上月底把七年没动的首页给大变脸,改成极简模式,而昨天(8月20日),百度又上线“极速智能搜索”,把“搜索”本体也动了一次大手术,确切的说,以后使用百度搜索,可能就要跟“百度一下”说再见了。这次改变,是百度搜索自上线阿拉丁以来更大的一次机制和界面的改版,整个UI和交互机制都发生了变化。

具体是怎么变的?

用户感知比较明显有两点:

其一是搜索结果页变了。之前搜索结果页是偏于左上角,而新搜索页面的结果显示位置则是居中的,这其实很好理解:适应宽屏的硬件潮流。同时,还取消了页面下方的搜索框,只保留上方搜索框并置顶,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随时在下拉页面时进行搜索键入。

更重要的还是在搜索方式上的变化。以前,在百度搜索的时候,用户是先输入要搜索的关键词,然后点“百度一下”,获取搜索结果。但在新版的“极速智能搜索”中逻辑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用户的搜索动作中,随着输入的不断变化,搜索结果页会动态时实变化,在百度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后不用再点击“百度一下”,就可直接跳转至相应结果页。

举个例子,比如我要的更终搜索结果是“柯震东的女友”,当我在搜索框中打出“柯震东”三个字的时候,页面已经自动呈现出搜索“柯震东”的结果页,然后到再打完“的女友”三个字,又实时变化为“柯震东的女友”的搜索结果,如果你的更终搜索结果是“柯震东的女友的绯闻”,等字符打完,页面又实时变化成相应的搜索结果。

还可以颠倒过来测试,比如从“柯震东的女友的绯闻”这句话更后一个字开始删除,页面也会随着字符的减少自动变化,删除到更后一个“柯”字,系统给出的就是“柯”字所对应的搜索结果页。

很显然,较之以往的搜索模式,“极速智能搜索”从用户体验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打破了传统“百度一下”的习惯,超越了“即搜即得”,变化之大,可能也会使很多用户一时难以适应。而百度进行这一改变的逻辑则是:更大限度缩短用户搜索的时间成本,使搜索更快捷,进而刺激用户更频繁的搜索行为,而用户搜索量的大增,则意味着百度搜索社会价值的大增。

如果在“极速智能搜索”下用户每次搜索行为节省4-8秒,那么对六亿用户而言,所节省的时间总数将极为可观。

谷歌也好,百度也好,对搜索公司来说,使搜索更快捷更准确更全面更新鲜(也就是搜索优化)就是终极目标,这一道理人人皆知,关键是如何做到。搜索引擎诞生十几年来,随着内容抓取的规模越来越大,相关性的策略越来越复杂,搜索速度其实是在恶化的,沿着旧有思维已渐无路可走,而“极速智能搜索”却是另辟蹊径,绕开了传统的优化限制,通过异步页面提前预测,提前加载结果的方式把以前的优化从一个时间的问题变成了一个空间和时间置换的问题,通过这个创新突破了以前的技术瓶颈,使搜索响应速度得到提升。

要做到极速和智能,有几个门槛需要跨过,首先是网速,如果宽带没有普及,用户的网速在物理上不支持搜索所需的极速,再强大的技术也是无用,这是客观环境;其次是浏览器的进化,浏览器水平不足,极速智能搜索则无从谈起;再次是对搜索基础架构的优化,以及攻克“边输入边显示搜索结果页”的技术难题;第四是中文输入法与“边输入边显示搜索结果页”技术相结合的难题,其实谷歌英文也已经实现结果的实时呈现,但中文和拼音若想做到边输入边反馈,难度是远超Google的。

更后则是“搜索预测”,通过大数据计算和人工智能的预测,精准预测用户的搜索需求是什么。

更后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在“即搜即得”甚至“不搜即得”的模式下,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弊端,就是要付出成本代价,用户还在打字过程中还没点“百度一下”,系统就自动给出搜索结果,如果这个结果是用户不需要的怎么办?如果没有相应过硬的智能预测技术,所谓的“极速智能搜索”所带来的只能是负向的体验。

看过“极速智能搜索”所涉及的这些技术问题,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百度近两年来会花大力气去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乃至智能硬件等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前沿技术,因为在技术创新角度,所有这些都可能是相通的,哪怕是百度只想干好搜索的本行,也必须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保持领先。

在未来,搜索的交互界面一定是越来越智能的,文字甚至都可能被摒弃,转向纯语音,这又要新技术的配合,在更远的未来,可能语音都不再需要,是芯片植入大脑后,思维与互联网、搜索引擎直连交互。这些“科幻技术”看似很遥远,但却是大势所趋,如果不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淘汰,就必须现在就着手布局。

 

标签:百度搜索 ,